「唐獎第四屆大師論壇」:唐獎得主王賡武政治大學暢談漢學

「唐獎第四屆大師論壇」:唐獎得主王賡武政治大學暢談漢學

標籤:

唐獎教育基金會9月22日與政治大學共同舉辦「唐獎第四屆大師論壇」,邀請此次漢學獎得主、海外華人史學研究權威王賡武(Wang Gungwu),假藝文中心視聽館發表主題演講「漢學多元化的大道」(The High Road to Pluralist Sinology)。因應疫情影響,本次演講透過視訊進行,當日包含中央研究院人文副院長黃進興、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陳國棟及本校校長郭明政、歷史系教授楊瑞松等貴賓到場參與。

本次漢學獎表彰王賡武在中國的世界秩序、海外華人以及華人移民變遷等領域上具開拓性且深入的研究。身為中國及東南亞關係的專家,王賡武透過細究中國歷史上與南方鄰國的複雜關係,以此獨特的視角理解中國。相較於傳統上從中國內在觀點或由西方相對視角來觀看中國,其豐富的學識與敏銳的洞察力,對華人的世界地位的詮釋有新穎重要的貢獻。

☆漢學何以多元化?
王賡武歸納四個面向。首先,包含不同文化及國族認同的學術研究;其次,漢學的基礎不僅在於中國經典,更包含其他若干知識傳統;再者,漢學研究學術上共同承認的前提是借用自其他多個學科;最後,多元化使新漢學對中國未來發展有幫助,然而也可能為各種政治議題服務,但這條路將使漢學研究者的眼光將更開放且具包容性。

☆在新興學科環伺下漢學研究有何價值?
王賡武表示,19世紀末,西方強權看到中國積弱不振,試圖將其致勝的普世價值移植中國,改變其觀念和制度。漢學研究的價值在於,學者努力糾正外國領袖偏好中國積弱不振,待時機成熟加以瓜分的認知偏差。事實證明,西方那套「如果想要進步,就必須有一套普世標準」的觀念,並不完全適用世界各地,例如伊斯蘭世界、印度和佛教政體的國家並不接受這類所謂的西方普世價值。以東亞國家為例,同樣追求進步與發展,但帶來的改變只是局部、差強人意的成果。王賡武認為,中國歷經150年的動盪,恰恰說明漢學家才能幫助大家了解,為何今日中國人仍希望維護文化資產裡重要的部分。

報導全文:https://www.nccu.edu.tw/p/405-1000-8240,c87.php?Lang=zh-tw

本文引用文字介紹及照片均屬各著作人版權所有

Facebook
Twitter
Pocket
Email
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政治大學受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成立「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期能透過跨領域的研究整合,提高台灣在華人文化研究方面的國際能見度與學術水平,並期待因而能在華人學術圈中催生創新的思潮,讓全球共享中華文化的博大與精深。

官方網站

訂閱即時快訊

即將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