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快訊】後周魯時代的天下秩序:《荀子》和《呂氏春秋》政治哲學之比較研究

【新書快訊】後周魯時代的天下秩序:《荀子》和《呂氏春秋》政治哲學之比較研究

作者:佐藤將之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1/12
ISBN:9789863505136

書籍簡介

西元前256年,周赧王被秦昭襄王所征服。由此,戰國時代最後階段的華夏世界進入三十五年的「後周魯時代」。

本書提出:在此時期周天子不在的政治權威空白時期,實為《荀子》和《呂氏春秋》兩書之出現的主要契機。以這樣歷史背景為主要契機誕生的兩書,其政治哲學的目標便應該在於構想能治理全天下人民之國家的建立──《荀子》探求未來以禮義治理天下的君王;《呂氏春秋》則向已成為「de facto天子」的秦王,為提升至名正言順的天子,提供政策綱要和實踐細則。

作者根據較為嚴謹的「觀念史/概念史」分析,闡述《荀》、《呂》兩書在思維上、概念上、論述內容上等多層次的思想特質及其歷史角色。期盼本書在戰國秦漢時代的歷史和思想相關議題之探討能夠提供較新的切入點,並擴大研究視野。

作者簡介

佐藤將之
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政治觀念、諸子思想、荀子哲學、比較東亞思想等。著有《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荀子禮治思想的淵源與戰國諸子之研究》、《參於天地之治:荀子禮治政治思想的起源與構造》、《荀學與荀子思想研究:評析‧前景‧構想》,以及多篇期刊和專書論文。

目次

作者序

序論
  一、本書目的
  二、本書內容和研究方法
  三、本書架構
第一章 《荀子》和《呂氏春秋》比較研究之可能性
  序言
  第一節 「綜合」還是「統合」?《荀子》和《呂氏春秋》的研究觀點之「非對稱」性
  第二節 過去《呂氏春秋》研究的三條脈絡
  第三節 《荀子》和《呂氏春秋》的思想關係論
  小結
第二章 「後周魯時代」的開始與欲升天子的秦王
  序言
  第一節 秦國從「霸王」到「滅周」之路程
  第二節 「後周魯時代」的秦王:為了升為「天子」的嘗試
  第三節 嬴政時期的秦國對外政策
  第四節 「後周魯時代」的結束:往攻滅六國政策的轉換
  小結
第三章 「後周魯時代」的秦國與《呂氏春秋》的登場
  序言
  第一節 秦國推動《呂氏春秋》的撰寫之背景和契機
  第二節 呂不韋編輯《呂氏春秋》的目的
  第三節 《荀子》和《呂氏春秋》的思想之間是否有影響關係?
  小結
第四章 治理天下人民的倫理學說:《荀子》與《呂氏春秋》的「誠」與「忠」概念
  序言
  第一節《荀子》「誠」概念的思想特色
  第二節 《呂氏春秋》「誠」概念的思想特色
  第三節 《荀子》和《呂氏春秋》「忠」概念的思想特色
  小結
第五章 「人類相同」思想之展開:《荀子》與《呂氏春秋》的「人」觀與「群」論
  序言
  第一節 《荀子》和《呂氏春秋》的「人」觀
  第二節 《荀子》和《呂氏春秋》的「養生」論
  第三節 《荀子》和《呂氏春秋》的「群」論
  小結
第六章 《荀子》與《呂氏春秋》「同類相應」和「染」的思維方式
  序言
  第一節 《荀子》和《呂氏春秋》中以「類」概念所呈現的思維方式
  第二節 《荀子》的「漸」概念和《呂氏春秋》的「染」論
  第三節 《荀子》和《呂氏春秋》的禍福論
  小結
第七章 體現秩序的原理與其落實於人類世界:《荀子》與《呂氏春秋》的「理」和「公」概念
  序言
  第一節 《荀子》和《呂氏春秋》的「理」概念
  第二節 《荀子》和《呂氏春秋》的「公」概念
  第三節 《荀子》和《呂氏春秋》「理」和「公」概念的思想意義
  小結
第八章 《荀子》和《呂氏春秋》的「天下」概念:「後周魯時代」世界的地理和統治範圍
  序言
  第一節 過去學者對中國「天下觀」研究的貢獻和限制
  第二節 《荀子》的「天下」概念
  第三節 《呂氏春秋》的「天下」概念
  第四節 《荀子》和《呂氏春秋》「天下觀」之間的異同和思想意義
  小結
結論
  一、本書探討所得若干見解
  二、《荀子》對秦王未來成為「天下之君」的看法
  三、戰國時代的終結和《荀》、《呂》兩書對當時世局的思想角色之結束

附表
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
  二、中、日、韓文近人著述
  三、英文近人著述
  四、網路資源
索引
  人名索引
  語詞索引
  文獻索引

書籍資料網址:臺大出版中心 (ntu.edu.tw)

本文引用文字介紹及目錄、圖片均屬各著作人版權所有。

Facebook
Twitter
Pocket
Email
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政治大學受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成立「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期能透過跨領域的研究整合,提高台灣在華人文化研究方面的國際能見度與學術水平,並期待因而能在華人學術圈中催生創新的思潮,讓全球共享中華文化的博大與精深。

官方網站

訂閱即時快訊

即將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