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
人才培育
01.
博士級研究員
本中心延聘青年學者為博士級研究員,於本校系所擔任兼任助理教授,開授至少一門課程。博士級研究員除開課外,並協助中心組織國際會議、邀請學者專題演講、與學者進行學術交流,每年度固定投稿期刊與參與研討會發表至少一次,並出國參與國際會議或進行移地研究。 目前四位博士級研究員分別負責四個研究群,負責組織規劃讀書會、工作坊等事宜。
02.
專題讀書會
為達成「研究結合教學」的目標,本中心各研究群所規劃之課程、系列演講和工作坊均高度重視研究生的參與。「讀書會」更是由碩博士班學生們規劃,獲得中心獎助的碩士生也在研討會上發表;這些學術活動有效地提供了一個讓學者們和碩、博士班學生們互相學習砥礪的平台,更進一步提昇了學生們對相關議題的研究興趣和能力。
主持人 | 職稱/系級 | 主題 |
高長空 | 博士級研究員 | 許煜《論中國的技術問題—宇宙技術初論》讀書會 |
衛易萱 | 博士級研究員 | 「宗教學與數位工具」讀書會 |
葉先秦 | 博士級研究員 | 1. 「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東南亞華人受難者」讀書會 2. 「世界基督教脈絡下中國本土基督教的興起」讀書會 |
林淑芬 | 博士級研究員 | 「實踐與意義建構」讀書會 |
駱俊廷 | 哲學研究所碩士生 | 「類比思維:比較視角下的中國哲學」讀書會 |
吳博臻 | 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生 | 「戰爭記憶與現代社會:戰後台灣人的認同錯亂」讀書會 |
姚曼菁 | 宗教研究所博士生 |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藏對讀」讀書會。 |
03.
開設課程
邀請加拿大Brock University 哲學系榮譽教授陳榮灼教授講授《思維現象學》(政大華人文化講座VI,109年11月16~27日,共五場:
- 何謂 「思維模式」?—現象學方法之特徴、語言與思維之關係;
- 「墨辯」 中之 「類比思維」及應用;
- 「白馬非馬」: 公孫龍之苦心與失敗;
- 三種「基本思維模式」:「類比思維」、「指示思維」 、「演繹思維」—記號學的證成;
- 「機器思維」 (AI) 與「人類思維」 —通過「類比思維」以見「機器思維」之局限性。
博士級研究員高長空與法國國際哲學學院(Collège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在國立中山大學合辦的「表達現象學與漢字」公開專題課程(109年11月20日~12月18日,共六場),包含12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學關子尹教授用視訊方式講授「六書與漢字的孳乳寖多」 演講。
「華人宗教性研究群」以工作坊結合教學與課外讀書會兩種模式,加強與本中心相關科系的研究生跨領域學術創新能力,包括延續上學年度的「宗教與哲學對談」工作坊兩場;「華人宗教與地方社會」系列演講三場,以本群研究主軸帶入研究所課程;「與桃園新住民NGO對談」工作坊一場,引導大學生關注台灣的東南亞新住民議題;「靈性與主體性」讀書會,為深化跨領域對話,特別邀請陽明大學心智所鄭凱元老師與蔡源林副主任共同導讀,參與研究生包括宗教、哲學與中文三所,全程為期十週,涵蓋宗教、哲學、文學、藝術、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腦神經科學等領域對宗教與靈性的各種詮釋;「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東南亞華人受難者」讀書會,與校外教會機構合作,並辦理景美人權園區導覽,將學習活動與社會責任意識之培養結合。
本中心「華人數位人文學研究群」研究員鄭文惠、林敬智共同主持教育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TCDH)。
本中心「華人倫理實踐研究群」研究員蔡偉鼎結合課程所規畫之「跨領域視域下的心理療癒與照護」系列演講,旨在揭櫫:生活在後現代、後威權、後殖民彼此交錯的年代裡,近有全球疫情大爆發造成的國際社會隔離,遠有社會老年化與數位科技化帶來的雙重衝擊,此刻的我們正面臨著即將到來的未知醫療照護環境,摸索著該如何通過跨學科溝通來重新營造社會共識,以建構出一套在地屬己的回應之道。本系列演講邀請學生嘗試從不同視角來重新反思與鬆動當代社會心靈之盤根錯節的問題,逐步形成一整合能力以面對未來的挑戰。
04.
工作坊/田野調查
姓名 | 系級 | 論文題目 |
楊文喬 | 台灣史研究所 | 〈海南陣前起義義士的建構(1957-1986)〉 |
王志淵 | 歷史學研究所 | 〈臺灣社會記憶中「我/他者」:以空襲戰爭論述為例〉 |
林于庭 | 台灣史研究所 | 〈殖民經驗與台灣歷史符號研究的反思 |
姓名 | 系級 | 論文題目 |
盧冠名 | 民族學研究所 | 〈金唐殿與蕭壠—宗教與文史的發展脈絡〉 |
林哲緯 | 宗教研究所 | 〈南瀛香醮與王府行儀—以蕭壠香為例〉 |
史玲潔 | 宗教研究所 | 〈宗教文化與國家、社區間的關係以西港刈香為例〉 |
林惠萍 | 民族學研究所 | 〈論西港慶安宮醮典之信仰與環境觀〉 |
鍾雨姍 | 宗教研究所 | 〈北港武德宮—談黑虎將軍〉 |
葉靜 | 宗教研究所 | 〈五條港與松山〉 |
王晴瑩 | 宗教研究所 | 〈港區廟宇形成探析—以五條港及新莊廟街為例〉 |
05.
獎助生
本年度獎助多位研究獎助生撰寫學位論文、參與國際會議、發表學術期刊、撰寫專書章節等。
姓名 | 系所 | 發表論文 | 學位論文題目/方向 |
歐瑞安 | 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 〈移動的語言手勢表達〉 | 字詞關係視角下的專字現象研究 |
駱俊廷 | 哲學研究所碩士生 | 〈從「類推」到「貫通」:朱子格物工夫的現代詮釋〉 | 朱子心說新詮:從淳熙元年心說之辯談起 |
吳博臻 | 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生 | 〈遙望台灣人海外戰歿者:試論遺族的戰後活動〉 | 台灣人海外戰歿者與遺族的紀念 |
姓名 | 系所 | 發表論文 | 學位論文題目/方向 |
姚曼菁 | 宗教研究所博士生 | The Storm of Bliss and Wisdom: Legitimacy and Leadership Succession in a Tibetan Buddhist Community in Taiwan | 相遇與離散 :尼泊爾德爾帕地區藏傳佛教與苯教的社群關係 |
李秀賢 | 宗教研究所博士生 | 〈東亞新興宗教的世界觀比較研究:以韓國大巡真理會與日本天理教為例〉 | 東亞新興宗教比較研究:以台灣韓國日本的新興宗教團體為例 |
鍾雨珊 | 宗教研究所碩士生 | 〈榮格曼陀羅與藏傳佛教:印度教曼陀羅的共通特質〉 | 探討曼陀羅形式與當代意義 |
姓名 | 系所 | 發表論文 | 學位論文題目/方向 |
陳薈雅 | 哲學研究所碩士生 | 〈家中的倫理照顧如何可能?面向華人本土心理的哲學反思〉 | 從特殊義務轉向家庭關係中的我們——以關懷倫理學與霍耐特的承認理論為徑路重思家庭照顧倫理 |
顧頡鋒 | 宗教研究所博士生 | A Universal Healing Technique for Body and Mind: Invocation of Amitābha as Means to Transform Karma and Cure Illnesses | 在現代臺灣多元的宗教光譜的發展脈絡中,印光法師和淨空法師的儒佛思想、實踐及其之間的學脈關係,將成為博論的研究方向。 |
丘惠媚 | 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生 | 〈收受饋贈對心理治療關係之影響:治療者的觀點〉 | 碩論將探討倫理/治療的關係。 |
姓名 | 系所 | 發表論文 |
Xian-Xu Chen, Ming-Chaun Li, Chih-Ming Chen* Wen-Chien Chang | 圖檔所 碩、博士生 | Developing a Topic Analysis Instant Feedback System to Facilitate Asynchronous Online Discussion Performance |
Lin-Kuei Tsai, Ming-Chaun Li, Chih-Ming Chen* Yi-Ching Kao | 圖檔所 碩、博士生 | The effects of collaborative reading annotation system with gamified mechanism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
Chun-Yu Lin, Chih-Ming Chen* Chih-Hung Chang | 圖檔所 碩、博士生 | An Image Retrieval System Based on Automatic Image Annotation to Facilitate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
姓名 | 系所 | 發表論文 | 學位論文題目/方向 |
陳志銘* | 圖檔所 | 〈數位人文研究平台之階層式主題分析工具發展與應用〉 | 階層式主題分析與時間演化工具發展與應用 |
姓名 | 系所 | 發表論文 |
何偲佑 | 圖檔所碩士 | 階層式主題分析與時間演化工具發展與應用 |
陳勁佑 | 圖檔所碩士 | 數位人文平台支援探究式學習模式發展與學習成效評估研究 |
姓名 | 系所 | 發表論文 | 專書 |
徐志帆 | 圖檔所 | 〈古漢語主動式學習斷句工具開發與評估〉 | 《數位人文與近代中國知識分子》 |
張志泓 | 圖檔所 | 〈基於自動圖像檢索工具發展與應用研究〉 | 《數位人文與近代中國知識分子》 |
林正和 | 圖檔所 | 〈觀點變遷與年代劃分工具實作與評估〉 | 《數位人文與近代中國知識分子》 |
姓名 | 系所 | 發表論文 | 期刊 |
林正和 張鐘 徐志帆 | 圖檔所 博士生 | 數位人文研究平台之觀點變遷和年代劃分工具發展與應用 | 圖資與檔案學刊,(96),110-170。 |
Chih-Ming Chen*, Ming-Chaun Li, Wen-Chien Chang, & Xian-Xu Chen | 圖檔所 | Developing a Topic Analysis Instant Feedback System to Facilitate Asynchronous Online Discussion Effectiveness | Computers & Education., 2020. [SSCI, SCI, EI收錄]
|
06.
補助博士生參與國際學術活動
- 109年度原有六位博士生經審查後獲得補助,因疫情故,僅有博士生林宸安成行。
- 哲學所博士生林宸安於比利時根特大學東方語言與文化-以中國為主學系進行雙聯學位訓練,於109年2月1日至110年1月15日於比利時根特大學進行研究、撰寫博士論文。